交流合作
记忆+创新——国际博协大会与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化




  

  

  从中国到巴西里约热内卢,相信任何一位参加国际博协巴西大会的中国代表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不远万里,不虚此行。第23届国际博协大会在里约的艺术城("City of Art”)举办,没有彩旗,没有横幅,甚至从建筑外观根本看不出这儿在举办如此大型的国际会议,但朴素不失隆重,简洁不失热烈。艺术城刚看起来似乎没有完工,水泥外立面没有任何装饰,走进艺术城后裸露的水泥柱也让人惊异。奇怪的是在这里开了几天会后,每天走进这座建筑居然越来越喜爱它的风格,觉得在这里召开博协大会最合适不过,不用张扬自有性格,不靠华丽衣装却自优雅自得。联想起博物馆,有时候奢华的装饰仿佛庸俗又多余,仅那些精美的藏品就已经光芒璀璨,或是那些谈不上精美的展品也因岁月的润泽令人感动。人们到博物馆看什么呢?博物馆人追求什么呢?国际博协大会讨论什么呢?“博物馆(记忆+创新)=社会变革”的主题让博物馆人思索。

  第23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暨博物馆博览会,2013年8月10日至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包括博物馆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内的六项决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际博协执委会,汉斯-马丁•辛兹连任国际博协主席。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简称国际博协(ICOM),于1946年11月在法国巴黎成立,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鼓励并支持各类博物馆的建立、发展及专业管理,组织博物馆各领域的专业合作,宣传博物馆和博物馆事业,履行为国际社会服务的使命(打击非法走私、自然或人为灾害后博物馆急救项目等),规范博物馆道德的标准。它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持着官方联系的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中享有谘商地位。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代表博物馆和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国际组织,在国际博物馆界最具影响力。目前,国际博协拥有来自世界137个国家的28000多名会员,并在115个国家建立国家委员会,下设31个国际专业委员会、17个附属国际组织以及7个地区委员会,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博物馆行业的权威性代表。

  国际博协大会是国际博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是国际博物馆领域最重要的专业盛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历来受到博物馆业界、主办国家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大会在业界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为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的博物馆专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业务交流平台。历届大会主题的选择与研讨,既反映了当时业界的共同关注点和最新研究成果,又反映了主办国博物馆的特色。大会期间组织的博览会、文化活动等项目,也为主办国的普通公众直观了解博物馆这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及其在社会、文化、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契机。因而,国际博协大会享有“国际博物馆界奥林匹克”的美誉。本次巴西大会共有来自世界五大洲近110个国家的1700余名代表参会,其中中国代表120多人。

  自国际博协创立之日起,依托国际博协大会,组织了多次重要讨论,举办了多项盛事,并通过了多个文件与提议。大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明确了现代博物馆的定义。早在1946年国际博协首届大会上,就赋予了博物馆一个初步的定义:“博物馆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 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室者则除外。”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博物馆的定义被不断完善。在经历了多达七次的定义与修改后,终于在2007年被确定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国际博协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创立了国际博物馆日。1977年,国际博协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自1992年起,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一个活动主题。

  201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新)=社会变革”。英文的表述是“Museums(memory + creativity)=Social Change”。这是国际博协大会第一次采用方程式的形式来表述主题,令人耳目一新。由博物馆陈列和保护的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承载了人类社会的宝贵记忆,又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与活力。近年来,文化遗产的这两个特性成为博物馆界最鲜明的表征,并成为博物馆最主要的优势。国际博协还刊布了该协会总干事朱利安•安弗伦斯对此主题的简要阐述:“博物馆展示与保护的宝贵遗产,与人类的创造力和活力紧密相关,而且这两个元素是博物馆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博物馆界近几年聚焦的热点。……博物馆坚信自己的存在与行动可以以建设性的方式改变社会,因此,在传统的功能与使命上,加入创意,以实现博物馆永葆生机、观众量不断增长。”这一乐观的主题以动力学方程式的形态,聚合了有关当代博物馆的若干基础性定义,凸显了博物馆的普遍性质以及他们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这一主题概括了博物馆任务的复杂性,强调博物馆致力于社区发展并集合在一起。

  博物馆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其赖以存在且受托保存的记忆与创新的结合。这一等式的提出使无数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其中有博物馆专业人员,更有满怀雄心壮志的普通大众,而后者正在充当着社会变革运动的“发动机”——“创新”启动了博物馆保存的人类“记忆”,二者共同震撼着社会并推动着社会“变革”。这一等式同时也是国际博协第23届大会的灵感来源。

  中国是国际博协成立时最早发表声明表示支持的27个国家之一。1964年,来自14个国家的博物馆、博物馆协会和5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在法国建立国际博协时,中国代表虽然未能亲临会议,但致函大会,正式发表声明,因此可以说中国是国际博协成立时的发起国之一。1983年,经文化部和外交部批准,中国博物馆协会代表团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博协第13届大会,正式宣布中国加入国际博协,并于同年建立了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处与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处合署办公。

  加入国际博协以来,中国博物馆界与它的关系日益紧密。1989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国际博协第四届亚太地区委员会大会;1994年又在北京举办了国际博协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并在山东省举办了国际博物馆管理人员研讨班;2002年在北京举办了国际博协科技馆专业委员会会议和国际博协钱币与银行专业委员会年会,并在上海举行了国际博协亚太地区委员会第七届大会,通过了关于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的《上海宪章》,积极推动了国际遗产界对无形遗产的关注;2008年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国际博协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2010年,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国际博协第二十二届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全球的近3600名博物馆界专业人士代表12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通过并发表了由各国代表形成共识的《上海宣言》,强调大会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是一个对全世界意义深刻且能引起共鸣的概念,提倡增强博物馆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与能力,倡导将博物馆在多元文化交流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强调博物馆对提高专业技能、素质及新型合作模式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不同人民、不同文化及各种知识的互动提供一个组织化的平台。这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全方位体现了中国作为文物博物馆大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2013年7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培训中心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这是迄今为止国际博协首次在巴黎总部外设立培训中心。国际博协主席汉斯-马丁•辛兹表示,该培训中心的建立是“国际博协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期待着该培训中心在国际博物馆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博物馆专业人员能力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加入国际博协以来,中国博物馆界逐渐成为了全球博物事业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当地时间8月12日上午11时,具有楚风汉韵特色的中国馆隆重开幕。本届中国馆的创意、设计、布展,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委托湖北省博物馆承办。中国馆坐落于大会主会场的显著位置,它以“礼乐中国”为主题,以庄重大方的中国红为基调,以庄严肃穆的天坛和先秦时期的编钟复制件为背景。浓厚的中国元素象征着华夏五千年的绚烂文化,更彰显出中国礼仪之邦的独特魅力。本次展览全部采用最新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受到各国代表的关注和喜爱,吸引了大批专业和社会观众,他们争相索取中国博物馆的各种资料和出版物,表现出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博物馆的浓厚兴趣。同时,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编辑的《中国博物馆指南》(英文版),中国博物馆协会主持的《亚洲地区博物馆发展现状与公众需求调查报告》举行了首发式。此外,中国博物馆协会还与美国博物馆联盟(美国博物馆协会)签署了专业合作谅解备忘录。

  除了中国的展馆及活动吸引了世界博物馆界的眼光外,中国的博物馆人也越发受到世界的瞩目。早在2012年召开的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大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际博协中国委员会主席宋新潮,当选为新一任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在2013年8月13日召开的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宋新潮所作的联盟三年工作报告,得到了代表们的广泛认同,尤其是推动本地区博物馆业务合作、主持亚洲地区博物馆发展现状与公众需求调查、筹建国际博协培训中心等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得到代表们的高度赞扬,代表们一致选举宋新潮连任新一届联盟主席。现任国际博协执委、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成功也连任国际博协执委。同时,刚刚结束的23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暨博物馆博览会,举行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委会理事评选,湖北省博物馆张翔荣膺国际博协乐器专委会新一届理事。此外,中国专家学者参加了区域博物馆、博物馆安全、纪念馆、城市博物馆、登记著录、展览交流、博物馆安全、博物馆学等国际博协不同专业委员会的会议,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与国际同行分享来自中国博物馆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其中,湖南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上海历史博物馆等代表的发言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他们分别被不同专业委员会选举为副主席或理事。越来越多的中国博物馆人参与到国际博联的活动中来,并起到了引领作用,而且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博物馆运动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记忆+创新”也提醒着中国博物馆人不断的思索并追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