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举办“文物交流与科技创新”五四主题团日活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周宇,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庆红,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耿小红等领导及双方相关部门、院所负责同志、青年代表参加活动。

在讲解员导览下,大家参观了北科大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的“中国古代冶金史展”。展览包括“青铜冶铸”“钢铁冶金技术”“有色金属冶炼”三个部分,通过珍贵冶金文物与图片资料,系统梳理了秦汉以来冶铁铸铜技术的发展历程,生动展示了青铜器从制范、熔炼到浇铸的完整工艺,充分彰显了冶金技术进步对推动商贸往来、城市繁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
大家还前往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柯俊图书馆、文物修复技术实验室等进行参观,了解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发展沿革及建设情况,观摩文物保护修复前沿技术和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案例。
随后,双方进行座谈交流。周宇指出,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两家单位基层团组织的纽带作用,通过联学联建、交流分享,丰富了中心青年同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创新的认知与体验,加深了双方学术互动与合作联系。期待双方未来在展览策划实施、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交流、学术课题研究、文创文旅研学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彭庆红指出,希望双方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密切联系、协同配合,聚焦科技赋能文物修复、数字化展陈设计、青年人才培养、“大思政课”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培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科技力量。
双方青年代表围绕“强化科技赋能,守护中华文脉”主题,分享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的具体实践与有效做法。中心青年代表姚毅夫、李婧楠结合文物展览交流、文博创意开发、海外文物研究等工作实践,分享了深入挖掘阐释文化遗产价值内涵、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心得体会;北科大青年学生顾耀奇、王媛媛通过科创路演与学术分享,展示了材料创新与微生物病害防治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的应用。双方有关部门负责人、青年教师就发挥互补优势、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合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活动结束后,中心青年一致表示,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双方交流深入浅出、受益匪浅,展现了当代青年朝气蓬勃、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作为新时代文博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立足岗位实际,练就过硬本领,守正创新、挺膺担当,不断书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篇章。